首页 >> 火凤凰

美丽中国梦想还有多远兴安杨

2022-06-28 06:17:04

美丽中国 梦想还有多远?

4月3日消息:美丽中国,梦想还有多远? ?

——关于美丽中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提升到治国理念的高度。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民族复兴、永续发展”国家梦与“小康生活、诗意栖居”人民梦的有机统一。建设美丽中国,对于每一位国人而言,与有荣焉,与有利焉,与有责焉。 ?

近年来,全国多地出现雾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刻不容缓。从2012年夏季开始,四川大学在中国美丽指数研究的基础上成立调研所,在全国展开问卷调查,对一些政府部门进行深度访谈,同时,与社会各界举行系列座谈,获取了大量数据、材料。在此基础上,得出关于美丽中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并提出思考和建议。 ?

现实状况不容乐观 ?

⒈生态理念:从“环境保护”到“美丽中国” ?

我国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任务艰巨,提出“人定胜天”“向自然界开战”等口号。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环境保护提上议程,我国于1973年召开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与深入,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生态与环境问题更为凸显,1983年我国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上世纪90年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我国也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党的十六大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则正式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奋斗目标之一。这是在反思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扬弃旧的工业文明理念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提升到治国理念的高度。“美丽中国”是自然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统一,是十八大强调的“生态文明”与习近平提出的“美好生活”的统一,是国家“五位一体”实际发展与人民集体感受的统一。 ?

“美丽中国”的治国理念,体现了从“人定胜天”到“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观念的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了时代趋势,体现了人民呼声,凝结了民族与集体的智慧,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

⒉建设现状:融入社会建设水平低,各地参差不齐 ?

我国环保部门从1994年起开始制定《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此后,生态示范工作逐步展开。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环保部于2008年制定颁布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要求建设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支撑、环境安全、道德文化体系。全国已有海南、吉林等15个省(区、市)开展了生态省建设,超过1000个县(市、区)开展了生态县(市、区)的建设,并有38个县(市、区)建成了生态县(市、区),1559个乡镇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取得不少成绩和经验。 ?

但是,总的来说,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环节,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水平较低,“融入”路径尚不清晰。同时,人们对美丽中国建设现状还不完全满意,对生存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关注度与期待值显著提高,美丽中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由于我国东西部以及各区域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水平与地理条件的差异,美丽中国建设出现了东西部之间、省市之间整体水平差距大,各城市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 ?

⒊建设前景:污染严重,投入不足 ?

“美丽中国”的核心是生态文明建设,然而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严峻。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难以改变,生态赤字不断扩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日益加剧。人们不断向地球及后代子孙索要资源,以“吃老本”的方式透支生态环境来维持经济的高速发展。 ?

目前中国生态已亮起红灯,环境进一步恶化,水质和空气污染尤为严重。2008年至2011年四年废水排放总量持续走高,2011年全国200个城市地下水质监测结果显示,“较差—极差”级别比例达55%,15.2%的监测点水质比一年前差。2011年上半年,90%城市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约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近2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潍坊地下深井排污”和“请市长下河游泳”等事件都反映了民众对我国水资源污染的担忧。同时,《2012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2011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07.9万吨,比2010年增加3.5%。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 ?

城镇化建设加剧了生态问题。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从1978年到2012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7.12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2.57%。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城市建设加快,能源消费扩大,机动车使用量剧增,产生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多种“城市病”。原本美丽的乡村也成为污染重地。农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和水污染。专业人士称,目前农药和化肥的实际利用率不到30%,其余70%都流入土壤和水体造成环境污染了。养殖业也成为部分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2010年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达到1184万吨和65万吨,占全国氨氮排放总量的45%和25%。 ?

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不足,生态改善力度不够。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25712亿元,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的农业、林业、水利等农林水事务支出仅为11903亿元,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9.47%;节能环保支出为2932亿元,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2.33%。2010年至2012年,我国公共财政对节能环保的支出逐年增加,但比重逐年下降,从2.7%下降到2.33%。同时,国家在生态技术研究、生态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仍需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我国面临的来自生态方面的舆论压力日益增加,国外媒体日益关注中国的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信息,如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公开的舆论要求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决心。 ?

深层问题亟须重视 ?

“生态”“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等概念人们已耳熟能详,有关方面也在不懈努力,为什么情况还是不容乐观呢?调研组发现了一些重要原因。 ?

⒈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加剧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仍然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要务。中国尚未全面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长期形成的“高增长——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仍是许多地区的无奈选择。调研中,一些地方政府讲述了他们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方面的尴尬和困境。地方民生的改善,要靠地方经济发展,而地方经济发展往往依赖于工业经济支撑。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很难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反之,没有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没有百姓收入和就业的稳定与增长,又会引发新的、更严重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了,老百姓不满意;“饿着肚皮、瘪着钱包看风景”,老百姓也不满意、甚至更不满意。 ?

调研组还发现,一些地方在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希望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实现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但是,服务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充分的工业化、现代化,而我国很多地方仍然没有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没有强有力的工业经济成果支撑,大规模的服务经济也就无从谈起。旅游业、文化产业等对资源、人才、市场的要求都很高,并不适合所有地区。因此,如何在未充分工业化的经济基础上,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内涵式、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面前的一大难题。??

脱硫塔防腐规格

Inconel718圆钢批发

穿孔吸音板

干果炒货机

钢丝绳检测

德国久茂

友情链接